用最专业的眼光看待互联网
立即咨询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请悉知。
引言:
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得罪谁都别得罪全世界。”可偏偏有人不信这个邪,非要挑战历史的“底线”。
这人就是恩维尔·霍查,一个曾经让阿尔巴尼亚这个弹丸小国在冷战中风头无两的领导人。
他的一生,简直就是活生生的“外交灾难”案例:先怼意大利,再撕南斯拉夫,接着翻脸苏联,最后连中国也不放过。
到头来,他不仅自己被唾弃,连死后都不得安宁,坟墓都被掘了,骨头扔进乱葬岗。
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故事?
20世纪的阿尔巴尼亚,贫穷、落后、资源匮乏,是欧洲地图上的一个“小透明”。
但霍查,却让这个不起眼的小国成了国际舞台上的“刺头”。
二战后,霍查凭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战绩上台,成为阿尔巴尼亚的最高领导人。
刚开始,他学得很聪明,知道小国要想活得好,就得抱紧“大腿”。
一开始,他抱的是南斯拉夫的腿,但很快发现“邻居”不怀好意,差点把他家给吞了。
于是,他转身投向苏联,认斯大林当“慈父”。
可惜,没多久“慈父”去世,接班的赫鲁晓夫又跟霍查对不上眼。
于是,霍查再次转身,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东方——中国。
然而,这位“白眼狼”领导人,最终连中国也得罪得干干净净。
第一条因果链:邻居不靠谱
霍查最早的“靠山”是南斯拉夫。
二战后,阿尔巴尼亚百废待兴,霍查看中了南斯拉夫的地缘优势和铁托的威望。
两国一开始关系不错,霍查甚至对铁托崇拜得不得了。
可惜,铁托的算盘打得精:他想把阿尔巴尼亚变成南斯拉夫的附属国,甚至一度计划派兵直接接管。
霍查意识到自己被利用,立马翻脸。
bb贝博官网于是,南斯拉夫成了他的第一个敌人。
这一仗,霍查虽然保住了国家独立,但代价是与邻居彻底决裂,阿尔巴尼亚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援助来源。
第二条因果链:苏联的“慈父”也靠不住
既然南斯拉夫靠不住,霍查就转投苏联的怀抱。
他认斯大林当“慈父”,搞得全国上下都是斯大林的雕像,甚至把斯大林的生日当成国家节日。
苏联也挺给面子,粮食、资金、技术全都往阿尔巴尼亚送。
在斯大林的支持下,阿尔巴尼亚的经济一度有了起色。
然而,斯大林去世后,赫鲁晓夫上台,他对霍查完全没兴趣,还主动修复了和南斯拉夫的关系。
这让霍查彻底炸了。
对他来说,赫鲁晓夫等于背叛了斯大林,也背叛了他。
所以,他果断与苏联决裂,成了冷战时期唯一一个公开对抗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。
第三条因果链:中国也不是“长期饭票”
苏联靠不住,霍查又把目光投向中国。
当时,中苏关系正因为意识形态分歧而紧张,霍查看准了这个机会。
他主动示好,试图抱上中国这条“大腿”。
中国也的确慷慨,几十亿援助、几千吨粮食、上百个基建项目,甚至派了6000多名技术人员去阿尔巴尼亚。
可以说,霍查靠着中国的支持,勉强撑过了一段时间。
然而,霍查的“白眼狼”本性很快显现。70年代末,中美关系开始缓和,霍查觉得中国“叛变”了社会主义,于是开始对中国大肆批评,甚至在国际场合公开辱骂。
最终,中国也对阿尔巴尼亚彻底失望,停止了一切援助。
霍查这一操作,直接把阿尔巴尼亚推向了深渊。
第四条因果链:最后的“接盘侠”也跑了
得罪了南斯拉夫、苏联和中国后,阿尔巴尼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。
霍查试图寻找新的“接盘侠”,最后盯上了东德。
东德当时经济发达,是社会主义阵营里少有的“富裕国家”。
霍查向东德提出合作,还开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条件:4000亿援助。
这一数字直接把东德吓退,两国的合作计划也随之告吹。
霍查的“外交奇迹”再次上演——他连最后一个潜在的盟友都得罪了。
第五条因果链:死后仍不得安宁
霍查在位期间,不仅在外交上四处树敌,国内也搞得乌烟瘴气。
他推行极端的“闭关锁国”政策,把阿尔巴尼亚变成了欧洲的孤岛,经济长期停滞,人民生活困苦。1985年,霍查去世,阿尔巴尼亚开始改革开放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真相被揭露,民众对霍查的反感达到了顶点。
有激进分子甚至把他的墓给掘了,把骨头扔进了乱葬岗。
一个曾经呼风唤雨的领导人,最后竟落得这样的下场。
:
霍查的一生,像是一场荒诞剧。
他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“刺头”的角色,频频挑战大国,却从未搞懂小国的生存之道。
有人说,他执着于理想,却忽视了现实;也有人说,他固执得近乎愚蠢,把国家推向了绝境。
无论如何,霍查的故事,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:小国要想在大国博弈中生存,靠得从来不是“骨气”,而是智慧和务实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!
地址:漳平市涝黎河217号